長期以來,廣東省中山市采取“市管鎮”兩級扁平化管理模式,孕育出數量眾多、實力雄厚的專業鎮。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這種發展模式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經濟增長以要素驅動為主、工業園區遍地開花、土地低效開發利用、城鎮建設“攤小餅”、資源利用碎片化等。
近年來,中山市大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探索出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黨建引領、法治先行、文明塑造、實踐規范、創新發展”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
規范運行
明確120項具體任務,分解到37個牽頭、43個配合單位……近年來,中山市建立組織領導、進度管理、督導檢查、亮燈預警等工作制度。創新“平安報表”,對社會治理進行多維度指數化監測預警,形成市、鎮街兩級黨委書記“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的導向。同時,建立市委政法委委員駐點抓項目建設、成員單位分片聯系鎮街制度,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貫通的體系。
在責任落實方面,中山市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副組長的試點領導小組。市委履行主體責任,將試點納入市委全會決定和“十四五”專項規劃,作為年度重點工作。發揮黨委組織和政法部門協同作用,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納入基層黨建考核內容,建立黨建工作和市域治理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的“四同”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圍繞建黨百年安保等核心工作,主要領導掛帥,成立專班,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完善架構
目前,中山市推動市域治理與基層黨建深度融合,把黨支部建到村(居)民小組、黨小組建到網格,8800名黨建網格員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60多萬戶,推動問題就地解決。探索“社區黨總支部領導、小區黨支部負責、黨員樓長參與、居民協同”社會治理路徑,全市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商住小區黨組織單獨組建率達93.4%,推動業委會主任與黨支部書記“一肩挑”,簽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共建聯建協議。
在創新項目培育方面,中山市構建“系統化統籌、制度式推動、項目化創新、平臺式聚力、信息化賦能、動態式跟蹤”的立體化項目培育創新機制。市級定標準、給政策、抓推廣,實施項目庫孵化培育,推動115個創新項目順利開展。打造以全域善治理論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實踐指導中心、推廣交流中心為主體的戰略合作平臺,凝聚社會化專業力量參與創新。
優化供給
中山市采取“黨費給一點、財政撥一點、基層投一點、社會籌一點”的辦法,建成市鎮村三級“同心園”黨群服務中心,實現統一標識、統一外觀、統一掛牌、統一制度,組織、政法、宣傳、民政等20個部門資源集中投放。按照均等化、便捷化、精準化要求,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服務終端機等,提供便民服務20多項,實現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
如今,中山市全部鎮街均配備政法委員,建成12個派出所一體化合成作戰室,鎮村兩級100%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站)。設立實體化運作的網格與大數據管理中心,統籌開展黨建、城市管理、綜合治理等工作,推動鎮街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寧旦 董凡超
來源|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