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安世亞太、索辰科技、瑞風協同、英特仿真、前沿動力、同元軟控等老牌勁旅,還是天洑軟件、十灃科技、安懷信、奧藍托、數巧科技、云道智造等后起之秀,國產仿真軟件廠商并沒有對國外仿真軟件的發展模式進行簡單復制,而是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產品研發模式和商業策略為路徑。一些廠商通過找準定位,不斷錘煉自身技術底蘊,形成仿真基礎軟件產品體系,并針對不同的垂直細分領域開發出了模塊化的專用仿真軟件和解決方案;還有一些廠商則采取了更加靈活的市場策略和營銷模式,例如演化出基于云計算的仿真軟件版本,探索SaaS化的產品服務模式。
國產仿真軟件廠商概覽
(按照成立時間排序)
首先,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國產仿真軟件廠商通過集中自身、高校、科研機構和合作伙伴的優勢力量來開展聯合研究,紛紛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和版本更新、融資與上市力度。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這些國產仿真軟件廠商在2022年針對基礎仿真軟件產品進行了相關研發和迭代更新,但與國外仿真巨頭相比,他們在產品成熟度、算法完備性、行業覆蓋度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仍需要積累相關細分行業技術和經驗來持續完善產品形式和發展路線。
國產仿真軟件廠商市場動態 (2022年-2023年2月)
其次,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云計算、AI、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發展迅猛,通過將仿真技術與新技術的融合,國產仿真軟件廠商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例如,仿真與云計算的結合,有助于提供多端訪問、資源分配的靈活性,用戶通過訪問仿真云平臺,能夠選靈活擇所需要的計算資源,從而提升計算速度;借助AI技術,如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強化學習、遷移學習等對非線性強耦合的加工過程和加工對象進行仿真建模,能夠實現計算加速和快速決策;通過融合仿真技術的數字孿生,可形成基于知識與應用場景的基礎上的行業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實現對具體行業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維護。
國產仿真軟件與新技術融合概覽
此外,從產業的角度,目前國產仿真軟件尚處于技術研發和商業化初期,但得益于中國經濟和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對自主研發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國產仿真軟件廠商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們立足自身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嘗試在場景化、云端化、個性化等多方面突破創新,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目前,國產仿真軟件廠商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電器、船舶、能源、交通基建等行業,為用戶提供了細致且專業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國產仿真軟件的主要行業覆蓋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